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科普
精准微创技术新突破:我院成功开展高难度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Kimura法)
日期:2025-02-17      浏览量:       来源: 外三科

近日,芜湖市中医医院外三科团队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Kimura法),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康复出院,标志着我院微创外科技术再上新台阶。

患者为33岁年轻女性,2月前因“黄体破裂”于外院手术治疗,住院期间检查发现胰体尾囊性占位,未予处理,本次因上腹部不适入住脾胃病科,胃镜提示糜烂性胃炎,上腹部增强CT提示:胰体尾部占位性病变,考虑囊腺瘤;CA 199 233.7 U/ml。

 图片1 (Copy).png

经过外三科团队会诊及讨论,转入外三科拟手术治疗。因考虑到患者还很年轻,且肿块为良性病变可能性大,经团队仔细阅片及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最大可能保留脾脏,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但是该患者瘤体与脾静脉及左肾静脉毗邻,不排除侵犯可能,既往涉及胰腺体尾部肿瘤的切除术,不可避免会损伤脾脏血管并切除脾脏。所以保留脾脏及血管的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对医生的技术要求高,尤其在腹腔镜下开展手术,更是难上加难,极具挑战,稍有不慎即可导致脾脏血管撕裂,造成术中大出血,严重的可危患者生命。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家属保脾意愿强烈,本着一切为患者考虑,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外三科团队迎难而上,决定为患者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Kimura法)”。完善术前准备后,手术如期进行,在外三科团队的密切配合,术中发现瘤体与脾静脉及左肾静脉粘连紧密,超声刀像蚂蚁啃骨头一样,一点一点耐心分离,遇到小动脉分支或属支一一结扎离断,凭借着高超的手术技巧和耐心,最终完成预期手术目标。

 图片2 (Copy).png

外三科团队术中照片

 

 图片3 (Copy).png

术中图片及标本

术后病理证实为浆液性囊腺瘤。术后患者康复出院。

 

科普: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Spleen-preserv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 SPDP)是目前针对胰体尾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包括囊性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炎性病变及外伤等)的标准手术方式。根据是否保留脾动静脉,分为保留脾血管的Kimura术(全程保留脾动静脉)和不保留脾血管的Warshaw术(牺牲脾动静脉,靠胃短和胃后血管保障脾脏血供及回流)。

Kimura式通过分离脾血管和胰腺以保留脾动静脉,在切除胰体尾病灶的同时,可通过保留的脾动静脉维持脾脏的血液循环。然而,当脾血管尤其是脾静脉被肿瘤包绕,局部炎症较重,或脾静脉与肿瘤粘连致密,均会增加Kimura式操作难度,操作过程中易损伤脾血管导致Kimura术式失败,往往需改行Warshaw术式。

 图片4 (Copy).png

 

当术中肿瘤与脾动静脉解剖不清且难以将胰体尾从脾血管上分离时,用Hemolock夹闭切断脾动静脉,余步骤同Kimura法。Warshaw术式同时切除脾动静脉主干及胰体尾病灶,使脾脏血供由胃短动脉和胃网膜左动脉供应。Warshaw术式虽操作相对容易,但切除脾动静脉主干后脾脏血供减少,回流受阻,易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脾梗死、脾脓肿、区域性门脉高压等。Warshaw术后,出现脾脏缺血坏死,通常需实施全脾切除术

 图片5 (Copy).png

科室简介:

芜湖市中医医院外三科(普外科)是医院在朝着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根据外科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求于2016年6月1日新成立的一个专科。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科室坚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经过全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现科室专业梯队合理、诊疗技术规范,具有较强的医疗、科研、教学水平。2021年成为芜湖市卫健委“十四五”临床医学重点培育专科、安徽省胆石症专科联盟副主任单位。现科室拥有教授、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在读博士3名,硕士学历及以上8名。

科室以微创外科、中医外科为技术特色,积极开展微创外科手术,现常规开展全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根治性手术、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癌根治术、腹腔镜下保脾/不保脾胰体尾切除术、复杂胆道手术、TAPP/TEP等极具微创特色手术,加以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理念,形成“微创、精准、规范、人文”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成为极具现代化中医外科特色的外科团队。

科室充分发挥中医特色,研发使用了大黄芒硝散治疗急腹症、序贯式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感染、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管理等技术,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结合临床实践,通过药物筛选研制了中医药院内制剂,并取得了满意疗效,如十二味蒲公英糖浆、复方双金清胆胶囊、金黄膏、活血膏等。近期我科研发并投入使用的半七虫蛇药散,填补了芜湖市本土外用蛇虫药的空白,为芜湖及周边地区居民提供了一个纯中药治疗虫蛇咬伤的良药。

科室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现已成功获得省、市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同时我科也承担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理论及实践教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国家中医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等教学任务。

“看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做一台手术,创一个品牌”是我科秉持的一贯理念,也将始终指引着我们竭诚为人民健康服务。

 

专家简介:


图片6 (Copy).png 

刘昌阔

主任医师、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芜湖市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安徽省外科学会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分会委员、安徽省普外科质控中心委员、芜湖市医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1993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医疗系本科。2005年7月于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进修肝胆外科专业及内镜专业。2023年芜湖市“华佗计划”市级名医。擅长肝胆胰外科疾病的诊治和各种微创治疗。曾主持科研项目多项并获奖,2017年获中国医学协会医院科技创新二等奖1项,近年来发表论文10余篇。

 

图片7 (Copy).png 

芮景

普外科主任医师,外科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劳动模范,享受安徽省政府津贴。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省卫生厅、安徽省高校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曾任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安徽省全科医学分会首任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副会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副会长,教育部学位中心、安徽省卫生厅、教育厅、科技厅评审专家,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皖南医学院学报、安徽医学、中华全科医学杂志、中国临床保健杂志等学术期刊副主编、常务编委、编委。对消化道肿瘤的外科治疗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擅长消化道外科疑难重症临床诊治。主持及参与国家、省市课题十多项,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编出版专著3部,在专业学术杂志发表文章百余篇。

坐诊时间:每周一

坐诊地点:门诊三楼外科3号诊室

 

图片8 (Copy).png 

张正林

副主任医师,外三科科主任,1996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普外科工作,2009-2010年在上海中山医院普外科进修一年,外科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普外科各类常见病及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及胆、胰、脾,静脉曲张等普外科各类手术。

坐诊时间:每周二上午、周五下午  

坐诊地点:门诊三楼外科3号诊室

图片9 (Copy).png 

汪晋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医学博士(在读),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外科学专业,安徽中医药协会外科学会委员。主持并参与省级、市级及校级课题数项,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芜湖市“华佗计划”分层培养计划“卫生骨干人才”。2022年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腺中心进修。专业擅长普外科常见疾病(如肝胆胰脾、胃肠肿瘤、疝气、阑尾、大隐静脉等)的诊治,尤其在肝胆外科疾病诊治及腹腔镜微创外科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坐诊时间:三上  

坐诊地点:门诊三楼外科4号诊室

(文/张正林 图/汪晋 审/丁树根)

 


地址:芜湖市九华南路430号

咨询电话:0553-3838500 中药饮片快递咨询电话:0553-5960557

皖ICP备18015081号-1

网站声明:芜湖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微信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