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科普 >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冬至
日期:2023-12-22      浏览量:       来源: 中医综合科(北京路)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图片 1 (Copy).jpg

 

  1、精神调养

 

  冬至时节精神调摄仍以静养为主,保持心境清静,宁神定志,以顺养初生的阳气,保持良好的修养,做到豁达宽宏、谦让和善、生活知足、精神畅达。工作、学习之余多听音乐,多做一些休闲娱乐,以振奋精神。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2、运动调养

 

  运动方面,冬季运动,由于大雪节气万物潜藏,运动养生同样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袭,其次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在动中求静,以臻安身静体、气定神闲的境界。八段锦、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都是很好的选择。

 

  3、饮食调养

 

  冬至时阳气初生,饮食养生宜顺应体内阳气潜藏,饮食性味宜减咸而增苦,补理脾胃。在饮食选择上,可以选用牛肉、羊肉、狗肉等血肉有情之品来滋养脏腑,可多吃核桃、芋头、枸杞、海参、羊肾、益智仁、杜仲等补益肝肾之品或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在日常饮食中,注意热量的补充,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要多吃些羊肉、核桃、栗子、木耳、红薯等适宜的食物。

 此外,《内经》有“秋冬养阴”之说,辛辣厚味、烧烤油炸食物少吃为妙,平时多喝水、多吃水果。

 

  4、起居调养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至节气,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正如“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不可大汗淋漓,勿过度操劳;避免急躁发怒,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冬至养生宜以静为主,切忌过于运动出汗。

  另外,冬至“养心”也很重要,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应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冬至后的“三九天”,天气寒冷,体内阳气刚刚生发,比较弱小,养生要调节体内平衡、顺应自然。因此要注意躲避寒冷、适当运动、多多休息、心情平稳,养护自身内刚刚生发的弱小阳气,使其利于以后的生长繁盛。

 

  中医认为,冬至以后,阳气会开始逐渐回升。因此,此时适合艾灸任脉,因为任脉为阴经之海,正好对应冬至“阴极生阳”的天地变化。冬至灸任脉调节阴经气血,任脉对我们身体的阴经气血具有调理、总揽的作用。艾灸任脉可多灸腹部,腹部属阴,很多滋阴的穴位都集中在腹部。因此,有着腹部是“阴脉之海”的说法,且任脉起于胞中。艾灸中脘、气海、神阙等穴位,有助于调理脾胃、促进气血生化。

 

 1)中脘穴: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中脘是调理脾胃,促进气血生化,促进水湿运化的重要穴位,冬至是“阴极生阳”的时期,此时艾灸中脘,有助于驱散脾胃虚寒、温养脾胃。

 

图片 2.jpg

 

 

 

  2)神阙穴:在脐窝中央

  神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肚脐,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是养生的重要穴位。艾灸神阙,有助于改善肠胃、调理妇科问题。

图片 3.jpg 

 

  (/王迅、倪玉山 审/丁树根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地址:芜湖市九华南路430号

咨询电话:0553-3838500 中药饮片快递咨询电话:0553-5960557

皖ICP备18015081号-1

网站声明:芜湖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微信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