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科普
狡猾的“隐形杀手”——胃肠间质瘤(GIST)
日期:2024-12-06      浏览量:       来源: admin

近日,老人许先生因为胆囊结石入院治疗,检查结果发现胃上有个结节。这一检查结果让忧心忡忡。进一步的增强CT检查考虑胃间质瘤可能,听说是个肿瘤,许先生不禁焦虑:“我得的是胃癌吗?严重吗?”

 

那么,什么是胃肠间质瘤(GIST)?

通俗讲,人的胃肠道穿着三件“衣服”,即内衣、夹衣、外衣,胃癌是“内衣”出问题,而胃肠道间质瘤(又名 GIST)是“夹衣坏了”。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位发病年龄为40-60岁,男女发病率差异不大。与胃癌、肠癌相比,胃肠间质瘤的发病率并不高,约在10/100万,但是其发病率近年来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胃肠间质瘤(GIST)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其中胃为最好发部位,约占50%,小肠约占30%,结直肠约占6%,食管约1%。少数也可见于消化道外,如网膜、肠系膜及腹膜等。

狡猾的“隐形杀手”——胃肠间质瘤(GIST)(图1)


胃肠间质瘤(GIST)是癌吗?

胃肠间质瘤(GIST)和癌症是两种不同的肿瘤实体,其“脾气”(生物学行为)和“性格”(临床特征)有所不同,所以治疗方法和预后也因肿瘤的类型而异。

 

癌症通常具有恶性的生长特性,能够侵犯周围组织并在体内形成转移。我们最为常见的胃癌是由胃的腺体变异而来,而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由胃肠道内一群特殊细胞演变而来的,这些细胞原本负责维护胃肠道的正常运动功能,但在某些因素影响下,这些细胞发生了变异,形成了胃肠间质瘤(GIST),其生长方式可以是恶性的,也可以是良性的。胃肠间质瘤GIST对化疗、放疗都不敏感,很少有淋巴结转移。它们的生物学行为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是否转移。

640.webp (1).jpg

 

胃肠间质瘤(GIST)有哪些临床症状呢?

大多数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甚至没有任何感觉,常常是在做CT或者胃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的,犹如“狡猾的隐形杀手”。部分患者在肿瘤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如何诊断胃肠间质瘤(GIST)呢?

目前检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让隐形“显形”,最终确诊需要病理明确,使隐形“定形”。常用于检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检查如下:

超声及超声内镜

腹部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便捷,可实时显示、重复检查的优点;其不足之处是易受患者腹腔内脂肪、消化道内气体干扰。

超声内镜

优点:①高分辨率:超声内镜可以直接观察消化道壁各层的情况,可以显示较小 (< 1cm) 的胃肠道间质瘤。②无需使用对比剂,无需担心药物过敏。

局限性:侵入性检查,必须进行胃肠道准备;难以进行小肠或胃肠道外间质瘤的评估。

CT

优点:①检查方便,常几分钟就可完成检查;②高分辨率:可以敏感地发现全消化道或胃肠道外间质瘤,有助于观察肿瘤的细节,便于对肿瘤进行定性并帮助制定治疗方案。③评估血供:可以通过动态增强观察肿瘤的血供情况。

局限性:辐射量较高,部分患者可能对增强对比剂过敏。

核磁共振(MRI)

MRI对软组织结构显示效果较好,对CT造影剂过敏者或怀疑肝转移者建议行MRI检查。此外对于直肠间质瘤的诊断MRI优于CT。

 

胃肠间质瘤(GIST)是良性还是恶性?怎么治疗呢?

目前医学观点认为,所有胃肠道间质瘤(GIST)均存在恶性的潜能。因此对于初诊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患者,通过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对肿瘤进行危险度评估尤为重要。完整手术切除肿瘤是胃肠间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可选择的手术方式有:内镜下切除、腹腔镜手术切除开腹手术,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双镜联合手术(腹腔镜、内镜)。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患者耐受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更精准、更微创、更保护功能的手术方案,使病人最大程度获益。

术后对于低危的小肿瘤,医生可能会建议随访。对于中、高危胃肠道间质瘤,医生会建议术前术后服用一定疗程的靶向药物,对大部分患者有较好的治疗及预防复发的效果。胃肠道间质瘤目前不常规进行放疗及基于细胞毒药物的化疗。

总体而言,胃肠间质瘤(GIST)经过规范化治疗,尤其低、中风险者,预后一般较好。

 

患者许先生接受了增强CT、核磁共振的检查(如下图),术前诊断为胃窦部间质瘤,通过综合评估,患者接受了腹腔镜手术,精准、完整的切除了肿瘤,同时很好的保护胃窦及幽门的功能。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病理为胃间质瘤(中等危险度),许先生将接受一年的靶向药物治疗,并长期随访。

640.webp (2).jpg

 

640.webp (3).jpg


科室简介:

芜湖市中医医院外三科(普外科)是医院在朝着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根据外科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求于2016年6月1日新成立的一个专科。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科室坚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经过全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现科室专业梯队合理、诊疗技术规范,具有较强的医疗、科研、教学水平。2021年成为芜湖市卫健委“十四五”临床医学重点培育专科、安徽省胆石症专科联盟副主任单位。现科室拥有教授、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在读博士3名,硕士学历及以上8名。

科室以微创外科、中医外科为技术特色,积极开展微创外科手术,现常规开展全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根治性手术、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复杂胆道手术、TAPP/TEP等极具微创特色手术,加以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理念,形成“微创、精准、规范、人文”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成为极具现代化中医外科特色的外科团队。

科室充分发挥中医特色,研发使用了大黄芒硝散治疗急腹症、序贯式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感染、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管理等技术,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结合临床实践,通过药物筛选研制了中医药院内制剂,并取得了满意疗效,如十二味蒲公英糖浆、复方双金清胆胶囊、金黄膏、活血膏等。近期我科研发并投入使用的半七虫蛇药散,填补了芜湖市本土外用蛇虫药的空白,为芜湖及周边地区居民提供了一个纯中药治疗虫蛇咬伤的良药。

科室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现已成功获得省、市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同时我科也承担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理论及实践教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国家中医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等教学任务。

“看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做一台手术,创一个品牌”是我科秉持的一贯理念,也将始终指引着我们竭诚为人民健康服务。

专家介绍

狡猾的“隐形杀手”——胃肠间质瘤(GIST)(图5)

芮景,普外科主任医师,外科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劳动模范,享受安徽省政府津贴。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省卫生厅、安徽省高校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曾任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安徽省全科医学分会首任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副会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副会长,教育部学位中心、安徽省卫生厅、教育厅、科技厅评审专家,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皖南医学院学报、安徽医学、中华全科医学杂志、中国临床保健杂志等学术期刊副主编、常务编委、编委。对消化道肿瘤的外科治疗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擅长消化道外科疑难重症临床诊治。主持及参与国家、省市课题十多项,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编出版专著3部,在专业学术杂志发表文章百余篇。

坐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坐诊地点:门诊三楼外科3号诊室

 

狡猾的“隐形杀手”——胃肠间质瘤(GIST)(图6)

张正林,副主任医师,外三科科主任,1996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普外科工作,2009-2010年在上海中山医院普外科进修一年,外科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普外科各类常见病及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及胆、胰、脾,静脉曲张等普外科各类手术

 

坐诊时间:每周一下午

坐诊地点:门诊三楼外科3号诊室

狡猾的“隐形杀手”——胃肠间质瘤(GIST)(图7)

郑磊,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在读),中共党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学分会委员,芜湖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芜湖市“华佗计划”分层培养“卫生骨干人才”,主持省级、市级及校级课题多项,发表多篇学术论文。2021年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修完全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技术,擅长普外科疾病的诊治,尤其在胃肠肿瘤的微创手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获得芜湖市中医院“十佳医生”称号。


坐诊时间:每周日上午

坐诊地点:外科诊室4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郑磊 图/郑磊 审/丁树根)


地址:芜湖市九华南路430号

咨询电话:0553-3838500 中药饮片快递咨询电话:0553-5960557

皖ICP备18015081号-1

网站声明:芜湖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微信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