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芜湖市中医医院!
冬至,作为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天文意义,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为人们在寒冷的冬季保持健康提供了诸多指引。
一、定义与特点
1、定义:冬至,即“冬天之至”,表示寒冷的冬天已经到来。当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便是冬至的时刻。今年是12月21日交节。
2、特点:在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的最短,夜晚时间则最长,标志着北半球正式进入冬季的最寒冷阶段。冬至之后,随着太阳直射位置的逐渐北移,北半球的白天开始逐渐变长,夜晚则相应缩短。
二、历史与文化
1、历史由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是上古时期根据天象物候确定阳气渐渐开始回升而定出的节气。
2、文化意义:“冬至一阳生”是中国古代阴阳哲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冬至节气的独特意义。冬至被视为阴气最盛、阳气初生之时。冬至不仅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更是一个寓意着阳气回升、节气循环的重要时刻。它被视为阴阳交替、阳气回升的象征,是自然界万物生长周期的重要转折点。
三、传统习俗与美食
“冬至一阳生”不仅体现了古代阴阳哲学的思想,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冬至在古代被称为“长至节”、“冬节”、“亚岁”,是一个重要的节庆。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饮食习俗:
①吃饺子:在中国北方,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形状像元宝,象征着财源广进。同时,也有说法认为冬至吃了饺子不会冻耳朵。
②吃汤圆:在江南地区,冬至盛行吃汤圆。汤圆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象征着团圆和圆满。
③吃羊肉汤:在西南地区,尤其是四川,冬至有喝羊肉汤的习俗,以抵御寒冷。
2、祭祀习俗:
①祭祖:很多地区都会举行祭祖仪式,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②祭天:在古代,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会亲自到天坛祭天,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③数九:从冬至开始,人们便进入了“数九”的日子。每九天为一个“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后,春天便来临了
④画消寒图:人们会在纸上画一枝梅花或是一个九宫格,每天在上面涂上一笔或是一个颜色,直到九九八十一天后春天来临。
四、养生建议
1、饮食养生
①进补原则
冬至是冬令进补的重要时间节点,从阴阳的角度来说,冬至这一天是阴气盛极而转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因此,饮食应注重御寒保暖、防燥滋润,以蛋白质多、维生素多、纤维素多、糖类少、脂肪少、盐少为原则。
推荐食物包括鸡肉、羊肉、牛肉、鲫鱼等温热补益的食物,以及莲子、芡实、薏米、赤豆、大枣、燕窝、银耳等平性食物。同时,木耳、黑枣、芝麻、黑豆、海参等滋阴益肾的食物也可以适当摄入。
②食谱推荐
健脾补肾:如乌鸡莲子山药红枣汤,将乌鸡、淮山药、红枣、陈皮等食材一起炖煮。
益气补虚:如羊肉萝卜汤,将羊肉、红萝卜、白萝卜等食材一起炖煮。
温补肾阳:如山药核桃羊肉粥,将山药、肉苁蓉、核桃仁、羊肉等食材一起煮粥。
2、起居养生
①早睡晚起:冬至时节,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晚起,保养精气。避免过早起床外出活动,等待太阳出来后再进行户外活动。
②防寒保暖:冬至后天气寒冷,应及时增添衣物,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头、脚、身体等关键部位要保暖好,气血才会顺畅,才可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③室内环境: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以免阳气无法闭藏。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浊。
3、运动养生
①适度运动:冬至后天气寒冷,可以通过运动产生热量、驱除严寒。但运动要适当,以微微出汗为宜。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爬山、打八段锦、打太极拳等。
②注意防护:运动时要注意保暖防护,避免给寒邪乘虚而入的机会。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损伤。
4、情绪调节:此时人体阴气盛极并逐渐减退,阳气始生并逐渐成长。在情绪调节上也要顺应这个变化,精神内守,固本培元,助阳成长。可以配合静坐、冥想、书画等方式修养身心。
五、养生小妙招——三九贴
1、概念:三九贴是指在每年农历冬至后的三个九天(即一九、二九、三九)里,将辛散温热性质的中草药制成膏状或粉状,贴敷于人体特定穴位上的一种疗法。
2、原理:三九贴的治疗是基于中医“天人合一”原理和经络腧穴理论。冬至后的三个九天,自然界阴气最重,阳气初生,人体阳气也相对较弱。此时,通过敷贴特制的中药,可以温阳散寒、调理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3、三九贴的作用与功效
温阳益气:三九贴中的温热药物能够温补人体阳气,增强体质。
扶正祛邪: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可以振奋人体正气,驱邪外出。
散寒除湿:三九贴有助于驱散体内寒气,改善湿邪内蕴的状态。
温经通络:药物能够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4、三九贴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①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虚寒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四肢寒凉怕冷、痛经等。
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等。
小儿科疾病:如小儿慢性肠炎、腹泻、消化不良等。
妇科疾病:如宫寒、痛经、月经不调等。
②禁忌症:皮肤敏感或过敏体质者慎用。发热病人、心肺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贴敷处皮肤有感染或损伤者禁用。幼儿不能配合者及孕妇禁用。
文:徐婧熙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地址:芜湖市九华南路430号
咨询电话:0553-3838500 中药饮片快递咨询电话:0553-5960557
网站声明:芜湖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微信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