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健康园地 > 健康科普 >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节气养生】惊蛰
日期:2025-03-05      浏览量:       来源: 脾胃病二科

乙巳蛇年公历的3月5日,太阳运行至黄经345度时,便是惊蛰之时。

一、含义与特点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万物复苏,雷声惊醒蛰伏冬眠的昆虫和动物,象征自然界的生命力被唤醒。汲取“春雷响,万物长”的农耕智慧,让我们的身心随着大自然一起“破旧立新”。

随着气温的逐渐回暖,土壤解冻,春雨绵绵,正是春耕播种的最佳时期。全国大部回暖,但江南可能遇“倒春寒”,北方需防旱。

、物候现象

一候桃始;在惊蛰节气的第一候,气温回升,桃花开始绽放。

二候仓庚(黄鹂)鸣;惊蛰的第二候,黄鹂鸟(古人称之为仓庚)开始鸣叫。

三候鹰化为鸠(布谷鸟出现);在惊蛰的第三候,古人观察到老鹰似乎变成了布谷鸟(鸠)。

 惊蛰三候 (Copy).jpg

三、饮食调养

1、祛湿健

多雨湿重,祛湿健脾尤为重要,推荐食材:薏米、红豆、茯苓、生姜、韭菜、陈皮。食谱举例:薏米红豆粥、姜枣茶、韭菜炒鸡蛋。“春属肝”,酸味收敛不利阳气生发,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推荐食材:大枣、山药、南瓜、小米、枸杞、菠菜。搭配建议:红枣小米粥、山药排骨汤、清炒菠菜。

 饮食2 (Copy).jpg

2、顺应春阳

顺应春阳,适量食用应季食材:香椿芽、豆芽、春笋,富含维生素,助升发阳气。推荐菜:香椿炒鸡蛋、凉拌豆芽、油焖春笋。如果是阴虚火旺体质或者老人、儿童等消化能力弱的人群,应慎重食用,春菜类大多富含草酸及粗纤维,不易消化。

 饮食1 (Copy).png

3、润燥养肝

气温回升,人体阳气上升,肝气渐旺,人体易口干舌燥、上火。推荐食材:梨、百合、银耳、蜂蜜、荸荠、莲藕。食谱举例:冰糖炖雪梨、百合莲子粥、银耳枸杞羹。建议每天饮用足够的水,同时可以适量饮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功效的茶饮,如绿茶、菊花茶、玫瑰茶等,帮助身体排毒,调和肝气。

 饮食5 (Copy).jpg

4、忌口食物

①辛辣油腻:辣椒、油炸食品易加重内热,引发上火。

②生冷寒凉:冰淇淋、冷饮可能损伤脾胃阳气,诱发腹泻。

③发物:过敏体质者慎食海鲜、羊肉等,避免诱发旧疾。

四、起居养生

惊蛰时节,白昼渐长,黑夜渐短,人体应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早上7点左右起床,养成规律的生物钟,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和免疫力的提升。

 起居 (Copy).png

五、运动调理

随着气温回暖,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温和的运动方式,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适应季节变化。但需注意,锻炼时应避免大汗淋漓,以免耗伤阳气,运动后及时更换干爽衣物,防止感冒。

中医养生小贴士

1、穴位按摩,祛湿健脾

①阴陵泉穴(祛湿要穴)

定位: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膝窝横纹末端)。功效:利水消肿,缓解下肢沉重、小便不利。

阴陵泉穴 (Copy).jpg

中脘穴(健脾胃枢纽)

定位:肚脐正上方4寸(胸骨下端至肚脐连线的中点)。功效:调和脾胃,改善胃胀、食欲不振。

 中脘穴1 (Copy).jpg

2、敲敲打打,疏肝利胆

梳头敲胆经,升发阳气晨起用木梳从前额向后梳头100次,疏通头部经络。

疏通胆经 (Copy).jpg

敲打大腿外侧胆经(环跳穴至膝盖),助肝胆之气疏泄。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徐婧熙 审/丁树根)

敲胆经2 (Copy).jpg



地址:芜湖市九华南路430号

咨询电话:0553-3838500 中药饮片快递咨询电话:0553-5960557

皖ICP备18015081号-1

网站声明:芜湖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微信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

视频号